
在武汉晴川学院的校园里,有这样一位教师,他用汗水与激情,在体育教学的天地里默默耕耘,他就是基础课部体育教研室的徐佳老师。2007年,他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毕业,怀揣着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,投身到晴川学院的教学工作中。多年来,他始终坚守在体育教学一线,主讲《大学体育》课程,同时担任f.heart篮球协会的指导老师,用专业知识和育人情怀,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。
创新教学,点燃运动激情
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但徐佳老师深知,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,才能让他们在运动中收获成长。为此,他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,努力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。
在篮球教学中,徐佳老师巧妙借助QQ群直播和学习通等线上平台,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。他会提前录制篮球技巧讲解视频,上传至学习通供学生预习。在视频中,他细致拆解每一个动作,从手部的发力到脚步的移动,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清楚楚。例如在讲解篮球三步上篮技巧时,他不仅在视频中反复演示,还会在直播课上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实时答疑和示范。他会在镜头前亲自上阵,从不同角度展示动作的要领,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细节。
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,不仅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,还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指导。学生们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,巩固知识,在实践课上也能更有针对性地练习。
徐佳老师还会组织线上篮球知识竞赛、线下篮球友谊赛等活动,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。有一次,他组织了一场篮球知识竞赛,学生们积极参与,有的小组为了准备比赛,甚至熬夜查阅资料。在竞赛中,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,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。
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,徐佳老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。学生们在他的课堂上,不再是被动的听众,而是主动的参与者。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,更学会了如何在运动中找到乐趣。
以体育人,助力学生成长
徐佳老师认为,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,更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。在日常教学和社团指导中,他始终把“立德树人”作为根本任务,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在f.heart篮球协会的训练和活动中,徐佳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。每次组织篮球比赛前,他都会引导队员们进行战术讨论,让大家明白团队配合的重要性。有一次,球队在与兄弟院校的篮球友谊赛中一度落后,队员们情绪低落。徐佳老师及时叫了暂停,他没有批评队员,而是鼓励大家保持信心,重新调整战术,强调团队协作。他告诉队员们:“比赛不仅仅是个人的较量,更是团队的比拼。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才能取得胜利。”最终,在他的鼓励下,队员们重新振作起来,齐心协力,实现了逆转取胜。通过这样的经历,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和坚持的力量。
此外,徐佳老师还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。在篮球训练中,他会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能训练项目,鼓励学生克服困难,坚持到底。他常说:“体育教会我们的,就是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,不断挑战自我。”在他的引导下,许多原本缺乏毅力的学生,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逐渐变得坚韧不拔。这种品质不仅在体育上,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科研实践,提升教学质量
除了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,徐佳老师在科研方面也积极探索。他参与了一次校级课题研究,在研究过程中,深入分析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系,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数据和学生反馈,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。
同时,徐佳老师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。这些论文聚焦体育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,比如如何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、如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等。他将科研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实践中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,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有一次,他在研究中发现,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与他们的兴趣密切相关。于是,他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更多有趣的元素,比如设置小型比赛、增加互动环节等。通过这些改进,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,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。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自己的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良师益友,照亮青春之路
徐佳老师在武汉晴川学院的体育教学岗位上,以创新的教学方法、育人的责任担当和科研的探索精神,展现了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风采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,也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添砖加瓦,成为了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,也为晴川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在徐佳老师的课堂上,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篮球技巧,更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、如何与他人合作、如何坚持到底。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,将伴随他们走过未来的每一段旅程。徐佳老师用他的汗水和智慧,照亮了学生们青春成长的道路,也让我们看到了体育教育的无限魅力。